9月9日下午,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弥漫着桂花清香的美丽校园,迎来了韩兴宇、穆鸿富两位耄耋老人,他们是新乡学院前身河南省新乡师范学校1953年初师班毕业的老校友。为征集珍贵档案,进一步补充校史资料,档案馆特邀请两位老校友回母校座谈。看着熟悉又陌生的校园,他们由衷地感叹:“新乡学院发展得真好!”韩兴宇、穆鸿富两位白发苍苍的老校友笑容可掬,步履稳健,走进新乡学院档案馆。作为韩兴宇先生的女儿,统战部韩辉部长全程陪同参加座谈。安彩英馆长亲自接穆鸿富老先生到馆。看到档案馆在银屏上打出的“热烈欢迎韩兴宇、穆鸿富老先生重回母校”的字幕,两位老人格外开心。陈业宏校长拨冗出席了这次座谈会,他向两位老校友致以真挚的问候和感谢,并与两位老人亲切交流,和他们一起回顾了新乡学院的发展历程和陈年往事。
档案馆提前找到了两位老校友在校时的学籍档案和建校初期的档案资料及老照片。看着泛黄的老照片和老档案里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两位老人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辨认着故人的面孔,回忆起往日的场景,回味着熟悉的点点滴滴,许多美好的往事涌上心头。韩兴宇先生回忆起当年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的红色历史记忆;回忆当初在东关东岳庙里学习,晚上到北关宿舍休息,道路泥泞难行的艰苦生活;回忆从延安来的刘采石校长指挥学生们唱黄河大合唱、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家高镇五校长参加全国政协会配发的呢子衣……
小心翼翼打开纸张变脆发黄的建校初期教职工花名册,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穆鸿富先生仿佛又重新回到当年的校园,一个个名字经过他的讲述仿佛站立在我们面前:渊博多艺的翟鹏仓老师,延安鲁艺毕业的李古北老师,热爱美食的潘丹生老师,做过画家齐白石弟子的李霞生老师……他激动地谈到自己从解放初考取新乡师范学校到1972年离开,在新乡师范学校三进三出的难忘经历,还拿出珍存多年的毕业证给档案馆扫描留存。
时光荏苒,青丝换成了白发,皱纹爬满了额头,却不改两位老先生对母校的满腔热忱。他们对新乡学院的历史如数家珍,畅叙着与初建的学校一同成长的难忘历程。最后,他们赞扬了档案馆积极保护、大力征集珍贵档案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勉励大家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尤其是对历史文字材料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使大家深受教益。
考虑到两位老先生年事已高,座谈会安排在下午午休之后,四点开始,计划五点多结束,以便早些送老人回去休息。没想到两位老人热情洋溢,座谈会一直延续到六点半。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两位老校友深情回顾当年在学校求学和工作的情景,丝毫没有疲惫之意。档案馆和老人相约再找时间对校园往事做深度访谈。最后,陈业宏校长、档案馆人员和两位老校友合影留念。
这次座谈会是档案馆提升能力作风,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使档案馆对学校红色基因和开创发展的坎坷与荣耀历史有了更深入具体的认识,大家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两位老校友的讲述也丰富了我校的口述档案资源,对挖掘学校光辉历史、继承优秀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